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三八二章 概念驚奇

關燈
張重他們到的時候,莊語他們幾個都已經在包廂裏面了。

包廂裏面雲霧繚繞,一股子煙味。

張重有些驚訝,因為之前跟他們在一起吃飯的時候,莊語他們就沒有抽過煙,讓張重有種錯覺,他們都是不抽煙的。

坐下之後,簡單地打了個招呼,又把陳青介紹了一遍,眾人就落座了。

看到桌上只有餘冬雨面前有包煙,張重也大概了解了,估計今天大家都抽煙也是這家夥帶的。

他這才想起來,餘冬雨這桿老煙槍是出了名的。

以前他還看過一篇文章,餘冬雨寫《竹蜻蜓》的時候,短短五萬字的小說,寫作時間有一個月,餘冬雨硬生生抽了一百三十多包煙,平均每天四包多。

據說中途有一次,《激蕩文學》的主編李楠去看他的時候,在他的書房待了兩分鐘就待不下去了,差點沒被熏死。

後來有人戲稱,《竹蜻蜓》這本書不是用筆寫出來的,而是一支一支煙草熏出來的。

不過《竹蜻蜓》這本書也挺爭氣,連續拿了好幾個傳統文學獎,也是餘冬雨當時跳出通俗文學最好的作品。

張重剛一坐下,餘冬雨就要散煙,張重卻連連擺手,“我不抽煙的。”

餘冬雨沒說什麽,又把煙往陳青那邊遞。

陳青平時也不抽煙,不過餘冬雨給他遞煙,他就沒有拒絕,接了過來,想著就算不抽接過來也算是一種禮貌。

但是餘冬雨遞過煙之後,打火機就點著了,要給陳青點煙。

好吧,大佬給點煙,這煙不抽也不行了,陳青就順勢抽上了。

這下,整個包廂,也就張重一個人不抽煙了。

陳青抽上了煙,餘冬雨很滿意,靠著椅子說道,“張重,吸二手煙可不好,危害更大。”

張重笑道,“這可是悖論啊,畢竟你們也跟我一樣吸了二手煙。”

“這倒也是。”王憶抖了抖煙灰,說道。

劉源笑道,“主要看心情,畢竟主動抽煙的人別的不說,至少身心是愉悅的,不像被動抽煙身體會抵觸。”

張重不想跟他們糾結抽煙的問題,沖著王克望說道,“老爺子最近身體如何?”

“老爺子身體不錯,不過畢竟是冬天,天天在屋子裏面待著,人有些悶,我昨天去看他,他還提到了你,說是你最近的那本《淳於棼奇遇記》很好,他很喜歡。”

“老爺子喜歡,是我莫大的榮幸。”

說到作品,餘冬雨也湊過頭來,“我倒是對你的新書《最後一個海星人》很感興趣,裏面的社會工程學非常有意思。”

坐在張重旁邊的陳青皺了皺眉頭,社會工程學?

《最後一個海星人》他當然看過,而且看過不止一遍,但是他可不記得書裏面有提到什麽社會工程學這種東西,餘冬雨是不是弄錯了?

“算是一種暢想吧,畢竟人類還沒有真正掌握這門技術。”張重笑道。

陳青驚訝地看著張重,怎麽聽老板這話,餘冬雨沒有說錯?他的書裏面還真有社會工程學這種東西?可是陳青真的不知道,還有這社會工程學到底是什麽?

在座的其他幾個人倒沒有陳青這樣疑惑,因為他們對《最後一個海星人》並不了解,因為不了解,所以不知道這書裏面到底有沒有提到社會工程學。

餘冬雨說道,“七十年前,波普爾寫過一本書,叫做《歷史主義貧困論》,裏面提到了社會工程學這個詞,卻沒想到在你小說裏面被一群外星人給實現了。”

提到了《歷史主義貧困論》,王憶他們幾個也就有了插入話題的機會。

“聽餘冬雨這麽一說,我確實想起了波普爾的社會零碎工程學。張重的新書《最後一個海星人》我囫圇地看過一遍,現在想來,確實有這麽一個意思,似乎故事是對一個古老命題的思考,社會學的應用多大程度能改造社會。”劉源說道。

餘冬雨點頭道,“嗯,其實有很多科幻故事,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視為對一系列母題的思考和解惑。比如《左手指尖》試圖解答‘性別觀念的來源是什麽’,《未來人》以及張重的《我,機器人》試圖解答‘精神與物質的關系’,等等。”

聽到他們說了一大串,陳青了解了餘冬雨說的社會工程學跟小說的關系,但是他對所謂的母題卻有些不太理解,母題跟一般的問題有什麽區別麽?任何小說不都是提出問題,解答問題麽?

想著不懂就問,陳青小聲問張重,“母題是什麽?”

劉源耳朵尖,聽到了陳青的問話,張重還沒回答,他就開口了,“就是基本問題,也沒什麽特別的定義,要想區分也容易,只要想想平時我們比較忽略的事情就行了。”

張重笑了笑說道,“嗯,劉先生說的沒錯。我記得《莊子》裏面有一則寓言,大概可以很好地讓人了解母題。有一只青蛙問百足蟲,你走路時先擡哪只腳,百足蟲聽到之後,立馬停下來,告訴青蛙,當你問我這個問題時,我就不會走路了。”

王憶接著說道,“張重旁征博引,令人佩服,這個例子舉得確實好。這也正好闡釋了母題的魅力,往往當我們對一些基本事實提出問題時,提問的對象在剎那間也徹底陌生起來。”

陳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“我懂了,謝謝。”

劉源擺了擺手,“不用拘謹,大家敞開胸懷聊天,為的就是這個。”

餘冬雨看了陳青一眼,繼續說道,“科幻故事嘗試對母題進行解答、甚至創造假說,這在一定程度上跟科學研究相似。因為科學假說也需要想象力,甚至可以取材於夢境。這些,都是為了制造概念驚奇。”

概念驚奇,餘冬雨又拋出來一個詞語,別說陳青了,就連莊語他們都沒聽過。

餘冬雨大概也知道他們沒怎麽聽過,就解釋道,“英國《衛報》曾經用‘高概念’和‘驚奇’評論姜德的《你的一生》,後來就有人提出了‘概念驚奇’這個說法。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